你的位置:ayx体育赛事 > 新闻动态 > 打破胃病反复魔咒! 宋金玲主任公布'菱角健脾汤'配方, 专克胃胀
打破胃病反复魔咒! 宋金玲主任公布'菱角健脾汤'配方, 专克胃胀
发布日期:2025-09-07 12:43    点击次数:55

药食同源的食材在慢性胃病调理中价值独特,温和健脾的食物能改善胃肠功能,与药物协同护胃,减少复发,大家好,我是脾胃科宋金玲医生,作为中医胃肠病领域的主任医师,我专注于各类疑难胃肠疾病的诊疗,尤其擅长以中医疗法攻克久治不愈的胃肠顽疾。

宋金玲医生

今天要和大家说的菱角,别名 “菱实”“水菱”,民间常叫它 “水中落花生”,是药食两用的养胃好食材。从中医角度看,菱角味甘,性凉,归脾、胃经,能健脾益胃又不燥热。它多生长在淡水湖沼、池塘或水田中,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,在我国南方水乡较为常见。明代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菱角解暑气,止消渴,健脾胃,益中气”;清代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也提到 “菱甘平,充饥代谷,健脾养胃,解暑生津”,可见它健脾养胃的功效早被认可。

从功效主治来说,菱角在中医里核心是健脾益胃、清热生津、除烦止渴,尤其适合脾胃虚弱或兼有湿热的胃病患者。像平时吃饭没胃口、吃完胃胀、口干口苦,或是伴有轻微反酸的情况,适量吃菱角都能帮忙调理。现代营养学研究也发现,菱角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、淀粉、维生素 B 族和矿物质,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,帮助消化,减少胃胀;其中的淀粉酶能促进淀粉类食物消化,减轻胃的负担;还含有多酚类抗氧化物质,能保护胃黏膜,减少炎症刺激,这也是它能辅助改善胃病的原因。

宋金玲医生

我接诊过一位 45 岁的患者张女士,她有 3 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史,2023 年 9 月 10 日初诊时因 “反复胃痛、胃胀半年,加重 1 个月” 来诊。当时她主症是餐后胃胀明显,隐痛绵绵,偶尔反酸,吃油腻后更严重,兼症有口干、食欲差,每餐只吃小半碗饭,乏力、大便偏干,2 天一次。检查报告显示: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,幽门螺杆菌阴性,胃动力检测示胃排空延迟。舌脉表现为舌质淡红,苔薄黄微腻,脉细弱,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兼湿热内蕴;西医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。当时西医给予了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,但胃胀、乏力症状改善不明显。

根据她的情况,我确定治法为健脾益胃、清热化湿,除了西药基础治疗,开了经验方 “菱角健脾汤”:菱角肉(打碎),党参,白术,茯苓,炒麦芽,陈皮,苍术,黄连,吴茱萸,炒莱菔子,炙甘草等十几味中药,同时建议她每周吃 3-4 次菱角粥(菱角打碎与小米同煮)。

方解中,菱角肉健脾益胃为君药;党参、白术、茯苓健脾益气,炒麦芽助消化为臣药;苍术、黄连清化湿热,陈皮理气和胃,炒莱菔子消胀,吴茱萸止酸,共为佐药;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。

10 月 5 日二诊时,她胃胀减轻,胃痛次数减少,能多吃小半碗饭,大便每天 1 次,在原方基础上去黄连,加山药增强健脾之力。

11 月 20 日复诊时,她胃痛、反酸基本消失,餐后无明显胃胀,食欲恢复正常,复查胃镜示胃黏膜糜烂愈合,胃动力检测正常。按语来说,这位患者脾虚运化无力,又兼湿热阻滞,菱角既能健脾助运,又不助热生湿,配合中药健脾清热,与西药协同修复胃黏膜,体现了 “脾健则胃和,湿去则痛止” 的调理思路。

不过吃菱角调理胃病也有讲究,大家得记牢。首先,菱角性凉,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,尤其是经常腹泻、吃冷的就胃痛的人,最好煮熟吃,别生吃,可搭配生姜、山药同煮中和寒性。其次,不能一次吃太多,每次 50-100g 为宜,过量会加重胃肠负担,反而引起胃胀、不消化。再者,生吃菱角一定要洗净,最好去皮,避免表面残留的细菌或寄生虫卵引起肠胃不适,脾胃弱的人建议完全煮熟煮软再吃,更容易消化。

另外,菱角淀粉含量较高,糖尿病合并胃病的患者要控制量,避免血糖波动。最后,菱角只是辅助调理,不能替代药物,有明确胃炎、胃溃疡的患者必须在规范药物治疗基础上吃菱角,千万别停了药只靠食疗,以免耽误病情。



  • 上一篇:65平的家虽然小,但真的超舒服~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